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表明该运动的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 14年1 2月13日,习近平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B.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历史著作的描述 |
据统计,1 92 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 0%集中在武汉,1 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
|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
| 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 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近现代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 A.“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
| B.“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跟老农民" |
| C.“只要成份好,其他不计较" |
| D.“夫妇有义则合,无情即离”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被写入了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金耀基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主张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D.“民主”与“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