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 |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中国书法艺术史绵延三千多年,名家代有所出。其中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号称“书圣”的书法家是
| A.苏轼 | B.王羲之 | C.颜真卿 | D.柳公权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 B.孟轲 |
| C.荀况 | D.韩非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
|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 B.《尚书》 | C.《论语》 | D.《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