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6月,广东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户达到100.92万户;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86.59亿元,同比增长17.9%;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639.92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7.8%;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为620.1亿美元,较同期增长42.9%。
材料二 2011年7月4日,国家工信部等部委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类别,将微型工业企业界定为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并对微型企业的扶持更加倾斜广东省政府也将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向这部分企业倾斜,鼓励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个体工商户转登为企业,以使其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1)结合材料二说明,微型企业属于什么所有制企业?这种政策调整有什么经济意义
(2)从广东中小企业发展的实例中有同学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这对其它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10分
(3)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说明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7日,江苏省暨南京市正式启动“抗战记忆”寻访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进反映抗战主题的纪念馆、纪念地、纪念设施、部队军史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寻找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和抗战军烈属,重温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材料二:出身江苏的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在绘画创作上,坚持写实作风。抗日战争时期,为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徐悲鸿创作了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奔马图》等。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江苏省开展“抗战记忆”寻访活动的意义。
(2)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徐悲鸿致力于国画创新为什么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3)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题材,为学校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校园教育活动提出两个建议。
材料一:国庆盛典期间,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天山脚下到世界各个角落,从现实世界到网络世界,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力量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聚集和释放,其中,中国互联网吹响爱国主义“号角”,3亿网民为祖国庆祝生日就是一例。
材料二:国庆盛典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隆重热烈、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材料三:国庆阅兵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进步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不是向世界示威,而是宣示和平。这一点,无论是“光立方”显示的“和平”“和谐”标语,还是放飞的6万只和平信鸽,都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意愿。
材料四:领导人晚上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与群众一起载歌载舞,盛大的烟火表演结束了一天的庆祝活动。代表中国56个民族的演员进行了歌舞表演,很多著名歌手参加了演出。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容?现阶段弘扬这一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道理?
下面是一位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逐渐成长历程。
2007年10月15日
我选择到最基层——农村去工作。这是一个别人没做过的“吃螃蟹”的决定。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2008年9月14日
在农村,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009年1月20日
为使更多人学法、用法,我在村里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2009年8月28日
3年过去了,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翻番,不少村民喜迁新居,村里时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