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报道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里所说的战役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D.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我们主张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一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决议 C.《国共合作宣言》 D.中共七大报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