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
这段材料说明
A.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 | B.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主要依据 |
C.占卜是确立继承人的重要手段 |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宇宙便是吾心” |
C.“工商皆本” |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假如你是某电视剧的编导,要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你应选用()
①好看的毛纸张②一叠印刷精美的书籍③一幅名家的文人画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