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天主教权被理性否定 | B.有利于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
C.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 D.设计了美好的社会蓝图 |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该描述应符合( )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2014年8月28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们今天研究和纪念甲午战争的主要意义是()
A.以国耻为动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
B.以国耻为契机,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
C.以国耻研究为支点,回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法西斯言论 |
D.以国耻纪念为号召,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提防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
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说:“今天我们比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穷。……只要给我们机会继续执行过去几年的政策,那么在上帝的保佑下,我们将很快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除出去的那一天。”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胡佛相信自己的执政将使美国战胜贫穷 |
B.“过去几年的政策”应该是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C.胡佛的目标根本没得到实现 |
D.“过去几年的政策”导致了大危机的出现 |
1949的12月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的汽车时,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表明毛泽东当时在思考着()
A.中国工业化的模式问题 | B.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质运输问题 |
C.中苏合作共建汽车厂的问题 | D.苏联专家汽车制造技术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