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善以父死事死:使…死 |
B.太子谢之谢:道歉,谢罪 |
C.密赞其谋赞:辅助 |
D.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 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运有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有删减)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小头:削尖脑袋钻营 |
B.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抗怀:抗击或者怀念 |
C.要体貌他,要怜悯他体貌:以礼相待,尊重 |
D.皆作会别可怜之语会别:相会和别离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对读书人持批评态度的一组是
①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②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
③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④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⑤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⑥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列是对本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燮,清朝人,这是他写给弟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他用生活化的语言谆谆教导家人,表现了一种亲 民近农的思想。 |
B.对于种田之人,郑板桥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正表述了他的这 一份情感。 |
C.文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读书人的看法,他反对读书人一心追求利禄的思想,也表达了“好人为坏人所 累”的担心。 |
D.郑板桥也自责自己只知“命名本旨”而不知“会别可怜之语”,对此他 作了内省和反思,显现了“民本” |
思想。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
(2)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3)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贫寒)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聚会饮酒)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烧火做饭)。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忍去左右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
B.①许之矣,不可负约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C.①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②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
D.①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 |
下列各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德秀不及亲在而娶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B.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C.河内人其涂炭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以下6句话,编为四组,依次分别表现元德秀“克尽孝道”和“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②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③德秀惟乐工数十人④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⑤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⑥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A.⑤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德秀具有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母亲在世时,竭尽了做儿子的责任,母亲去世后,严格按照习俗守孝;自己不愿结婚,但勇敢地担当起了养育晚辈的重任。 |
B.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不仅为官具有受人称道的良好素质,而且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很有才华,能够弹奏乐曲,创作歌曲,撰写辞赋。 |
C.选文中重点记叙了“盗尸虎还,举县嗟叹”这个故事,记叙“举县嗟叹”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赞扬元德秀具有有令必行,说话算数的高尚品格。 |
D.选文除了对元德秀进行了多角度的正面描写外,还通过他人的称颂和赞扬对元德秀进行了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3)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4)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④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节选自虞集⑤《道园学古录》卷七)
【注】①某:我。 ②次:排列。 ③秽:杂草。 ④起:起任。⑤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相与怃然而去怃然:愤怒的样子 |
B.聚足以涉聚足:聚集满了 |
C.将靡然委顺靡然:惧怕 |
D.谓之旧人旧人:有资历的老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
B.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
C.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
D.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侯听取朋友的意见,重修了破亭,并且以“一柱”为其命名,“一柱”的蕴意是卓然独立,不偏侧哪一边,也不依傍什么。 |
B.作者因遭朝廷贬谪而来到临川,因其内心苦闷彷徨,小孤山的景色萧条,而导致作者游山时的心情越加情愁,伤悲。 |
C.李侯修亭的原因一方面是朋友的意见,但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借此机会活得民众的支持,从而能够升迁。这可真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
D.因官员对亭子重修的事情置之不理,所以守亭人故意毁坏小亭以便与官员对抗,以至于亭中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要不一不小心就会倾覆。 |
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比:最近 |
B.是天相子也相:祐助 |
C.刍豢满前豢:饲养 |
D.则有间矣间:差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然而笑②本期于静而达 |
B.①晚食以当肉②仆常以此自疑 |
C.①若农夫之去草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
D.①其味与八珍等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南昌刘应文文稿叙
(元)虞集
江西之境,其山奇秀,而水清泻,委折演注,至于南昌,则山益壮、水益大,故生人禀是气者,多能文章,而其为文,又能脱略其鄙朴之质,振作其委靡之体。故言文者,未有先于江西。然习俗之弊,其上者常以怪诡险涩、断绝起顿、挥霍闪避为能事,以窃取庄子、释氏绪余,造语至不可解为绝妙;其次者泛取耳闻经史子传,下逮小说,无问类不类,剽割近似而杂举之,以多为博,而蔓延草积,如醉梦人,听之中日,不能了了;而下者乃突兀其首尾,轻重其情状,若俳优谐谑,以文为事。呜呼!此何为者哉?大抵其人于学无所养于德无所蓄假以文其寡陋而从之者亦乐其易能无怪其祸之至此不可收拾也。
呜呼,为文章者,未暇纵论古今天下也,即江西论之,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曽南丰非其人乎?执笔之君子,亦尝取其书而读之,凡己之所为,合于此三君否也?苟不合,则己之谬可知也,而曾不出此,何也?盖三君之文,非徒然也,非止发于天资而已也。其通今博古,养德制行,所从来者远矣,宜乎乐为寡陋而为能者不知思也。此三君子之文犹不足以知之,况三君子之上,有当知者尚远也,岂复知之乎?如此而欲以文自命,则亦惜乎秀气之委者矣。悲夫!岂独学者之咎哉?岂独学者之咎哉?
南昌刘君资深,少于余一岁,相好也。不远万里,以其子应文之文求教于余。观资深之意,深有望于其子矣。余观应文之笔端,清而不险,健而不怒,其连中于有司而分教一郡,宜矣!信乎山水秀润之所钟者,诚有可望者也。然余闻之传曰:“观乎会通,以行其典礼。”非观乎会通,则固陋而已。夫正其所已能,而进其所未能,君子之道也。余侨居江西三十年矣,是亦江西之人,于江西得无情乎?矧吾友人之子,余安得不以忧吾江西之文敝者,而告之应文,愿应文之勉之也?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生人禀是气者禀:禀赋 |
B.不能了了了了:明白,懂得 |
C.惜乎秀气之委者矣委:托付,交付 |
D.矧吾友人之子矧:况且,何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曾不出此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B.所从来者远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深有望于其子矣少卿视仆于妻子如何哉 |
D.观乎会通知不可乎骤得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江西之人秉山川灵秀之气,言文必称江西;而后用“然”字一转,严厉指出江西派文章上、中、下三等的弊病。 |
B.文章第二段列举了三位江西籍的杰出散文家——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指出他们在文学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痛斥今人辜负了他们的期待,自然地挽合到开头的议论,显得前后呼应,文理清晰。 |
C.文章末端方落到为文稿作叙的题意上来,希望刘应文能广泛学习,融会贯通,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去实行,定会取得很大的成绩。 |
D.这片文章主要揭露宋元以来江西派文风的流弊,并以此告诫后学,希望他们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大 抵 其 人 于 学 无 所 养 于 德 无 所 蓄 假 以 文 其 寡 陋 而 从 之 者 亦乐 其 易 能 无 怪 其 祸 之 至 此 不 可 收 拾 也把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下者乃突兀其首尾,轻重其情状,若俳优谐谑,以文为事。
(2)信乎山水秀润之所钟者,诚有可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