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
B.乃令群臣习肄肄:学习,练习 |
C.觞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
D.竟朝置酒竟:竟然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①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与点也 |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王何?”(《滕文公下》)
(1)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一个成语;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选择题各2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兵东定三秦引:带领 |
B.汉王数失军遁去数:数落 |
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能:和睦 |
D.臣死不恨矣恨:遗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何以丞相留守巴蜀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B.①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C.①诸君知猎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
D.①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之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
D.萧何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
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
(1)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易:改变 |
B.获六七人下狱获:拘捕 |
C.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 |
D.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谢:辞职 |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①德基自如②擢知莱之潍州事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⑥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2)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把下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课内古文字词解释。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乃引其匕首提秦王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范增数目项王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7.愿大王少假借之8.常以身翼蔽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