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
| B.乃令群臣习肄肄:学习,练习 |
| C.觞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
| D.竟朝置酒竟:竟然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B.①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与点也 |
|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
|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
|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
|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
|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
|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
|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
|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
|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
| D.以示天下之私私:偏爱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恢谢不与通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 B.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
| C.恢独皦然不污于法善假于物也 |
| D.朝廷称其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
|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
|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
|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译文:▲▲▲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
③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高祖本纪》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以处士为法法:标准,规范 |
| 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 |
| 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 |
| 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
|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
|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
|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以一鹿床①为精舍,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②,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①鹿床:古人坐卧具。②木行:五行属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冠而其见父 冠:戴帽子 |
| B.欲造而不敢 造:造次 |
| C.以免尘累 累:牵累 |
| D.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颠覆:倾败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云是王家所得 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 |
| B.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
| C.其亲戚咸为之惧 亲友因呼为“居士” |
| D.追许由于穹谷 后于钟山听讲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阮孝绪有“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①幼至孝,性沉静 ②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
③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④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⑤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⑥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一百多万,但孝绪一点没留,全部给了琅邪王晏的母亲。 |
| B.阮孝绪的表哥琅邪王晏多次去见孝绪,但他都或逃或藏,不与相见,因为他不喜欢与显贵的人来住。 |
|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并亲自到山中寻找生人参为母亲治病。 |
|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书戒帝曰:“伏愿上以社稷为重,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
译文:
(2)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译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寻擢监察御史,累迁中丞。
张昌宗引妖人迎占,计不轨。彦范谏曰:“昌宗谬横恩,苞祸心,亿测天命,皇神降怒,自擿其咎。逆而不诛,社稷惧亡。请付三司①考治。”不纳。
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噪,时武后处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彦范进曰:“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上书戒帝曰:“伏愿上以社稷为重,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深居宫掖,修阴教以辅佐天子。”帝孱昏,狃左右,不能有所省纳。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而韦后雅为帝宠畏,且三思与蒸乱,因为帝画策。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令朝朔望。寻出为洺州刺史,改濠州。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阴令郑愔告变,诬彦范等同逆,乃贬彦范泷州司马。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彦范辈为。”诏有司议罪。大理卿裴谈请即诛斩,家籍没。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三思又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乃遣周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
(节选自《新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注】①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主刑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请付三司考治 考 :审查,拷问 |
| B.修阴教以辅佐天子 修: 讲习 |
| C.而韦后雅为帝宠畏 雅: 娴雅 |
| D.封扶阳郡王,令朝朔望 朝:上朝,朝见 |
下列语句,能体现桓彦范以国事为重的一组是( )
①以门荫调右翊卫 ②逆而不诛,社稷惧亡
③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 ④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
⑤榜于道,请废之⑥遂流瀼州,禁锢终身
|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③⑤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彦范向武则天弹劾张昌宗的不轨行径,但是他的上疏,如同泥牛入海。 |
| B.桓彦范等率御林禁兵斩关而入,杀死易之等,逼武则天归还帝位给中宗。 |
| C.桓彦范被加官特进封扶阳郡王,这是中宗对他作为匡复唐室功臣的一种嘉赏。 |
| D.桓彦范被贬为濠州刺史,又遭武三思陷害,被终身流放到瀼州,途中被武三思假托君命派人杖杀。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白母传 (明)徐渭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母与俱往。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俟贼。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①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归若干年而后卒。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徙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 [注]①橐:袋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白公瑾归:女子出嫁。 |
| B.县固无城郭固:原本。 |
| C.母劝公为浮梁以济济:渡。 |
| D.又默识其所欲与识:记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 B.则可与共事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
| C.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 D.母之曾孙贪数为余道母事臣为韩王送沛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
| B.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
| C.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缜密周到的一面。 |
| D.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3分)
②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