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嘉靖间,冢宰严公,擅作威福。夜坐内厅,假儿义子,纷来投谒。公命之入,俱膝行而进。进则崩角在地,甘言谀词,争妍献媚。公意自得,曰:“某侍郎缺,某补之;某给谏缺,某补之。”众又叩首谢。起则左趋右承,千态并作。
少间,檐瓦窣窣有声。群喧逐之,一人失足堕地。烛之,鹑衣百结,痴立无语。公疑是贼,命执付有司。其人跪而前曰:“小人非贼,乃丐耳!”
公曰:“汝既为丐,何得来此?”丐曰:“小人有隐衷,倘蒙见宥,愿禀白一言而死。”公许自陈。
曰:“小人张禄,郑州人。同为丐者,名钱秃子。春间商贾云集,钱秃所到,人辄恤以钱米。小人虽有所得,终不及钱。问其故。钱曰:“我辈为丐,有媚骨,有佞舌。汝不中窾要⑥,所得能望我耶?‘求指授,钱坚不许。因思相公门下,乞怜昏夜者,有媚骨佞舌,当什倍于钱,是以涉远而来,伏而听,隙而窥者,已三月矣!今揣摩粗就,不幸踪迹败露。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公愕然,继而顾众笑曰:“丐亦有道。汝等之媚骨佞舌,真若辈之师也!”
众唯唯。因宥其罪,命众引丐去,朝夕轮授,不逾年,学成而归。由足张禄之丐,高出钱秃子之上云。
铎曰:“张禄师严冢宰门下,若严宰门下又何师?曰‘师严宰’。前明一部百官公卿表,即乞儿渊源录也。异哉张禄,乃又衍一支。”
(选自《谐铎》)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擅作威福擅:独揽、专权 |
B.人辄恤以钱米恤:救济 |
C.所得能望我耶望:怨恨 |
D.又衍一支衍:蔓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人跪而前曰②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
B.①因宥其罪②秦王恐其破璧 |
C.①人辄恤以米钱②故以羊易之也 |
D.①当什倍于钱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假儿义子”“媚骨佞舌”的一组是( )
①具膝行而进。 ②公意自得。
③千态并作。 ④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⑤众唯唯。 ⑥朝夕轮授。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嵩把持朝政大权,人们要想升迁非求他不可,于是利欲熏心者便投到他的门下。 |
B.严嵩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他的门下分配官职,门下尝到甜头后,争相献媚,演出幕幕丑剧。 |
C.作者借乞丐张禄前来严嵩府第偷偷“取经”,说明当时“百官公卿”的“媚、佞”之甚。 |
D.作者最后的评述,暗示张禄谄媚之道在于钱秃子后,也受到严嵩的器重,成为其门下一派。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烛之,鹑衣百结,痴立无语。
②小人有隐衷,倘蒙见宥,愿禀白一言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志尚沉雅,动遵礼则。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兼明风角,妙识玄象。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为馆客,甚敬重焉,命世子达拏尽师傅之礼,会因此闻达。暹欲荐会与马敬德等为诸王师,会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仕宦,固辞。暹亦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
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虽明风角,解玄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每云:“此学可知不可言。诸君并贵游子弟,不由此进,何烦问也。”会唯有一子,亦不以此术教之,其谨密也如此。曾令家人远行,久而不反。其行人还,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会方处学堂讲说,忽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会乃笑曰:“行人至,何意中停。”遂命使人令诣某处追寻,果如其语。每为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辩吉凶,《易》占之属,都不经口。
会本贫生,无仆隶,初任助教之日,恒乘驴上下。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忽有二人,一人牵头,一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渐失路,不由本道。会心甚怪之,遂诵《易经》上篇。一卷不尽,前后二人,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始觉。方知堕驴之处,乃是郭外,才去家数里。有一子,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武平年,自府还第,在路无故马倒,乃不得语,因尔暴亡,时年七十六。注《易》一部,行于世。会生平畏马,位望所至,不得不乘,果以此终。
(节选自《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儒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报如响响:回声 |
B.动必稽古稽:根据 |
C.会心甚怪之怪:责怪 |
D.乃不得语乃:就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B.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C.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D.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会博览群书。少年时潜心钻研郑玄注的《易经》的奥妙,能够理解其中幽深的含义,熟知《诗经》《书经》《三礼》的文义,懂得占卜的方法,知道天地玄象。 |
B.权会性情淡泊,不慕荣利。崔暹延请权会作宾客,很敬重他,命世子达拏拜他为师,推荐他与马敬德等人去辅佐几位王侯。权会耻于做诸王僚属,坚决推辞。 |
C.权会学识渊博,诲人不倦。他虽然掌管的事情很多,但从不中断教书,乐于为学生解答疑惑。权会看似柔弱,不善言辞,但与人论辩时能应声反驳,有理有据。 |
D.权会擅长占卜。替人占卜,无论大事小事都能说中,但回到家里就不再谈论这些,学生求教占卜,他也一言不发。占卜之术密不授人,既不传弟子也不传授儿子。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2)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预,晋征南将军。曾祖耽,避难河西,因仕张氏。苻坚平凉州,父祖始还关中。
兄坦颇涉史传,宋武帝平长安,随从南还。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尝与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汉朝莫及,恨今世无复此辈人。”坦曰:“日磾之美,诚如圣诏,假使出乎今世,养马不暇,岂办见知。”上变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请以臣言之,臣本中华高族,亡曾祖因晋氏丧乱,播迁凉土,直以南渡不早,便以伧荒赐隔。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圣朝虽复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默然。
北土旧法,问疾必遣子弟。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韦华。华子玄有高名,见而异之,以女妻焉。累迁长沙王义欣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入河南,加建武将军。魏撤河南戍悉归河北,彦之使骥守洛阳。洛阳城废久,又无粮食,及彦之败退,骥欲弃城走,虑为文帝诛。初,武帝平关、洛,致钟虡旧器南还。一大钟坠洛水中,至是帝遣将姚耸夫领千五百人迎致之。时耸夫政率所领牵钟于洛水,骥乃遣使绐之曰:“虏既南渡,洛城势弱,今修理城池,并已坚固,军粮又足,所乏者人耳。君率众见就,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钟无晚。”耸夫信之,率所领就骥。及至城不可守,又无粮食,于是引众去,骥亦委城南奔。白文帝:“本欲以死固守,姚耸夫入城便走,人情沮败,不可复禁。”上怒,使建威将军郑顺之杀耸夫于寿阳。耸夫,吴兴武康人,勇果有气力,宋偏裨小将莫及。
十七年,骥为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着于齐土。自义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为吏人所称咏。后征为左军将军,兄坦代为刺史,北土以为荣焉。
坦长子琬为员外散骑侍郎,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上遣主书诘责骥,并检开函之主。骥答曰:“开函是臣第四息季文,伏待刑坐。”上特原不问。卒官。
(节选自《南史·杜骥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疾必遣子弟问:问候 |
B.骥乃遣使绐之曰紿:欺骗 |
C.君率众见就见:我 |
D.骥亦委城南奔委:放置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
B.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
C.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
D.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北方风俗,父亲指派杜骥到韦华家,韦玄认为其与众不同,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
B.宋军败退时,杜骥难逃,却将失守洛阳的责任转嫁于另一偏将姚耸夫,宋文帝下令杀了姚耸夫。 |
C.杜骥担任青、冀二州刺史八年,以德政著称于齐地,从义熙至宋代末年,受到官吏和百姓称颂的刺史只有两个人。 |
D.文帝写给杜坦的信被偷看后,杜骥决定由自己儿子顶罪,让第四子俯首等待皇帝治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
⑵ 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购求:重金求取 |
B.间至雁门北口间:道路中间 |
C.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判:兼管 |
D.身被数十创被:遭受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3分)
①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⑤⑥ |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
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
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无敌”。 |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
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 |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
C.君子亦有穷乎 穷:贫穷 |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担心、忧虑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B.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C.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D.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生命危在旦夕,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
C.子路、子贡和颜回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三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假使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计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每空不超过5个字)
请简要分析两种为政观的提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