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遍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
B.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 比:等到 |
C.安有子女白事父母白事:丧事 |
D.与父老商搉利病 病:病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梦登之罢官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尝受惠于梦登者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
B.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
C.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
D.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4分)
②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遍抵同官。(3分)
(2)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梦登“清正廉洁”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括而羽之 | B.饭疏食饮水 |
C.博我以文 | D.不仕无义 |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B.贤哉,回也! |
C.仲尼岂贤于子乎? | D.舜有天下,选于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2)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刘向《新序·杂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
(2)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3)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跌倒 |
C.且尔言过矣过:责备 |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 |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虎兕出于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
以下几句话,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③⑤⑥ | D.④⑤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兄钦之为朱龄石右军参军,随龄石败没,秀之哀戚,不欢宴者十年。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家贫,求为广陵郡丞。仍除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行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改领广平太守。二十五年,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二十七年,大举北伐,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震荡汧、陇。秀之遣建武将军锡千秋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府司马竺宗之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威远将军梁寻千人向斜谷南口,败之。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
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折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此外萧然。梁、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诏曰:“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诚著蕃朝,绩宣累岳。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奄至薨逝,震恸于朕心。谥为忠成公。”
选自《宋书·刘秀之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雅:向来。 |
B.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每:每次。 |
C.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营:谋求。 |
D.往岁逆臣交构构:勾结。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刘秀之的为政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A.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
B.秀之为治整肃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 |
C.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遣辅国将军杨文德、梓潼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 |
D.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之有志操,重感情,他哥哥跟随朱龄石作战,战败而亡后,刘秀之非常悲痛,心情多年都不愉悦。 |
B.刘秀之去世后,皇上评价他有才有识,有诚有义,称赞他“绩宣累岳”“ 嘉谋征誉,实彰朝野”,因此赐予他谥号“忠成公”。 |
C.刘秀之才应通畅,而且为官清廉,能做到率先垂范,在一些人以不法手段敛财时,他却把自己的俸禄二百八十万留给当地官府。 |
D.由于吏部尚书沈演之在太祖面前称赞刘秀之才干,于是就任命刘秀之做襄阳令,在职期间,刘秀之修六门堰,挽救良田数千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 |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兵革:兵器 |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治乱:治理乱世 |
D.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包揽 |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
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②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