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是—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用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CH3OH(g);△H=-90.8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H= ;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b.加入催化剂c.减少CO2的浓度d.增加CO的浓度e.分离出二甲醚
(4)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浓度/(mol•L) |
0.44 |
0.6 |
0.6 |
①比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_______
(填“>”、“<”或“=”)。
②若加入CH3OH后,经l0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__________;该时
间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不饱和醇,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
(2)推测该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填序号)。
①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②与溴水反应③与H2反应④与Na反应
⑤燃烧反应⑥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物质与CH2==CHCH2OH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序号)。
A.CH3CH2OH | B.![]() |
C.CH3CH==CHCH2OH | D.![]() |
信息I: 有机物的转化存在以下计量关系:
信息II: 芳香族有机物A、B、C、D、E、F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有机物D不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它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可形成具有五元环状结构的有机物G。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
(2)上述①~⑥转化关系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3)请写出G的结构简式:;
(4)A的一种芳香族类同分异构体H能与NaHCO3反应,则H共有种结构;
(5)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某芳香烃A,分子式为C8H10;某烃类衍生物X,分子式为C15H14O3,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J分子内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在一定条件下各有机物间有如下转化关系:(无机物已略去,部分反应的条件未标明。)
(1)J中所含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3)B、C的混合物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可以生成同一种有机物I,以I为单体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名称是。
(4)已知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J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
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有2种。
(7分).化合物C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B→C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A→B B→C A→D
.如下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最易, R—CH2OH次之,最难。
(1)请写出C、D的结构简式:C: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淀粉水解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 →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