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实施上述举措的依据。
2011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在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任务。直面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矛盾和挑战,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方法,让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更加响亮,我国发展才会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1)简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2)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说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任务?
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1)材料中的“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指的是什么哲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是“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通知指出,要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材料二: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