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 某县地处山区,人均耕地 0 . 6 亩,过去长时间人们把眼睛只盯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农民收入低,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使农民脱贫致富,人均收入 2000 多元。第一,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路。第二,种植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与经销公司签订合同,开拓城市市场。第三,政府财政支出和金融部门货款,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第四,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积极支持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2004 年,某县在 R 镇征地近 2000 亩(1 公项="15" 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 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 2012 年该区实现产值 120 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 2012 年,该镇人口由 2 . 3 万增加到 3 . 5 万,新增人口中有 7000 多人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 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 l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 10 分)
(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 R 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l0 分)
党的16届6中全会指出,要把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调既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倡导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理念。
﹙1﹚应该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分﹚
﹙2﹚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12分﹚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由于部分农民工劳动合同意识不强,工资被拖欠、克扣,劳动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的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辨析:签订劳动合同就一定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据山东农业信息网对蔬菜价格监测显示,2012年10月22日到28日山东省大白菜价格下跌34.97%。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也发布了北京市所售的山东白菜价格,从9月29日至10月30日,白菜价格已从0.35元/斤跌至0.17元/斤,月跌幅达50%。山东菜农因为价格暴跌苦不堪言。请问:菜价的下跌可能会对菜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将资本投在哪一部门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问题上,斯密认为,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他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权利。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材料二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材料一、二反映了斯密的什么观点?
(2)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根据斯密在市场作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想一想这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