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①。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②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③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 yúló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 :改变 |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
C.妄引之耳但见亡国之语耳 |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
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 必 加 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 是 岁 薨 谥 曰 景 侯。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又廉恕廉:清廉 |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行:品行 |
C.嘉隽守正不挠挠:阻止 | D.于是梁人惮焉惮:害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财物无所取 |
B.其雅志如此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C.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农人告余以春及 |
D.家人曾卖物与人有志与力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3分)
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分)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3分)
(2)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4分)
(3)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3分)
朱珍,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与李唐宾等屯萧县。珍尝私迎其家置军中,太祖疑珍有异志,遣唐宾伺察之。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催促 |
B.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乘:登上 |
C.唐宾以让珍让:责备 |
D.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内:亲近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珍为太祖创立军制数为宗权所困 |
B.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 |
C.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太祖命武士执之 |
D.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A.①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②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
B.①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②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
C.①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②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
D.①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②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朱珍以前很少和庞师古等人跟随梁太祖做盗贼,但在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的行动中,朱珍都英勇参战了。 |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少,几次遭到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朱珍在淄、青二州招募了一万多士兵。 |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时,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张晊等人。 |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愤怒。朱珍被捉拿后,尽管有霍存等人纷纷为之求情,但梁太祖在斥退了霍存等人后,终于处死了朱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
③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
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②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③矣。”太祖曰:“当复奈何?”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
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④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
(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
注:①艺祖: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②赵学究:即宋开国功臣赵普。③噍类:jiáo 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④擐:huán 套、穿。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控制,把守 |
B.令翼日再出同“翌” |
C.问诸村人众多 |
D.无敢蹑其后者追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夺门以入 |
B.太祖兵再聚于关下所以问计于君也 |
C.且虞晖兵再至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 |
D.再乘胜而出三纵而三擒之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既主帅被擒
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 |
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 |
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
D.我师绝归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
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 |
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 |
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6分)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
(2)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
(3)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对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因为 |
B.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笼络 |
C.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案件 |
D.帝独明其亡他无,没有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
A.充深思之,终不能用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
D.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答: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
答: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通知:通晓 | B.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将:带领 |
C.后罕竟不烦兵而下竟:竟然 | D.充国振旅而还振:整顿 |
下列各组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逾于老臣者矣 / 不拘于时,学于余 |
B.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 不足为外人道 |
C.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 /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
D.缓之则走不顾 /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充国“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无逾于老臣者矣②常以远斥候为务③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④充国徐行驱之⑤虏赴水溺死者数百⑥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年轻时就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了解边情,行军打仗时爱士卒,沉着稳重,这都是他作战取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
B.赵充国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他到金城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途中,他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到西部都尉府后,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应战。 |
C.赵充国还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零羌劫持胁迫那些小部落一起反叛,罕羌首领事先派雕库向都尉报告,都尉扣押雕库作人质,赵充国放他回去,让他告诉首领:要与先零羌保持距离。他进兵到罕羌地域,下令不准焚烧村落,只可到田中去牧马,从而取得了罕羌的好感。 |
D.赵充国等到敌人久屯松懈之时,引兵去攻击,敌人望风而逃,他只慢慢地追赶,掳获了大量的牛羊车马。打胜仗后,他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万名士兵在当地屯田。到第二年五月,敌人投降的达三万多人,祸患平息,他请求撤除屯田士兵,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②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