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②封疆:诗中指边界。③皤:白。④胡饼:即烧饼,指干粮。⑤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 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这首诗颔联“寒衣针线密”一个“密”巧妙化用了唐代诗人孟郊中的诗句“,”。
张维屏曾评价清蒋士铨的诗“言情而出以蕴藉,故无粗率之辞;用事而巧于剪裁,故无堆垛之迹”。《岁末到家》这首诗也体现出“巧于剪裁”的特点,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卖花声
张舜民[注]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 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 (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诗歌颔联、颈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处士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6分)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