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山 屋
张炜
我居住的这座都市,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重重高山,它们笼罩在雾气下的神秘诱惑着我,甚至是召唤着我。我每次走进大山深处时,心境都为之一变。有时甚至会为这样的情绪所惊喜,此地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啊。寂静的山谷,树在谛听和注视,还有鸟儿问答,山石裸露,云母、石英闪光。黄昏时刻,一种低沉的山之咏叹开始了,它感动我们,我们却找不出它的源头。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若有若无的声音。大山的早晨也有这种咏叹,但那又是另一种色调和意味。
山中绝少人烟,只偶尔看到几处遗留下的小小山屋。它们如今完全被丢弃了,主人是谁,又为何离去,这已经是个谜了。大约仅仅是几十年前,这些山屋还被人兴致勃勃地打造,而今打造者却弃它而去,再无踪影。人的兴致真是奇怪的东西,总是忽东忽西,没有确定,变化无常。
小屋里的人下山寻找新的生活,于是把原来的工作连同心情一块儿丢下了。一个个挺好的小屋就这样被遗留在山上,它们空空的、静静的、黑黝黝的。屋里有一种烟火气还隐约可闻,但这需要用心去嗅。我长时间在山中徘徊,寻访了许多山屋。也就在这样的时刻,我竟然私心大发。我在盘算一些事情,我发现这些小屋比最好的帐篷还要坚固,而且就扎在了帐篷应该扎的地方。这真是饕餮之徒眼中的珍馐。我目不转睛地看过了一个个山屋,心里正打谱在某一天搬进其中的一座。因为一个渐渐走近中年的男人有些惧怕了,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被尘嚣围追堵截的狼。逃离之心人皆有,有缘遁迹几人能?多么奢侈的思想和行为,多么繁华的简朴。
我和家人,又约上仨俩好友进山,挑选了一幢山屋认真打扫整理一番,又搬进一些食物和用具。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如数移来,享受另一种幸福。果然,这儿的山屋让我有了清新的思绪、活泼的想念、愉快的心情,更有了安定的志趣。奇怪的是深夜寂静的大山并不使我害怕,听了猫头鹰的长号也安之若素。百鸟作歌,林兽和鸣,溪水在山侧回响。这样的时刻多么适合回忆,回忆青春年少时光,回忆无拘无束的日子。我正在开始的工作效率极高,仿佛不知疲倦,常常日夜劳作而不觉困顿,不愿停下。
偶尔有好友来访,他们总不忘捎来一些吃的和用的东西。这样的白天或夜晚啊,是多么愉快,好像整个的友谊都变得簇新了。大家一块儿从拥挤中、从无边的繁琐中挣扎出来,这时大大地舒出一口气。山下,凡是不好的消息都不愿提起,暂且让我们与他方隔绝。这里有树林、山泉和鸟兽,有久违的一切,于是什么都不缺了。朋友当中的大多数没有长时间离城的条件。他们只好匆匆地来,恋恋不舍地去。我从他们的身影联想到自己,想这几十年的光阴,想那些消磨和耗损,想每一个人究竟会被什么拖累,拖累一生。这样直想到许久,想到头疼。
我有一个聪慧的朋友说过:人与物质的关系不是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更不是役使和被役使的关系,而应该加以调整,调整为崭新的关系。究竟怎样调整?朋友没有说。不过我深深理解这种渴望和想象。是的,人在物质世界中要获得一点点自由,大概离不开这种调整。人的烦恼在许多时候的确来自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可怕的、没有尽头的物质欲望快要把我们自己淹没了,可我们仍旧一刻不停地往这浑浊的污潭中加水,一直到发生灭顶之灾。
我在山屋中愉快而真实地生活,高效率地劳动,日常生活用品却消耗甚少。我这会儿真的感受到了美国人梭罗的自得,也真的认为一个人并不需要那么多。同时我也进一步明白了简朴的生活并不等于简陋的生活,更不等于难以为继的尴尬,不是无米之炊。简朴的生活是一种自由,一种浪漫,一种心安理得和一种和谐自如。每次走入大山深处,作者的心境为什么都会为之一变?第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两道题。
(1)如何理解“黄昏时刻,一种低沉的山之咏叹开始了,它感动我们,我们却找不出它的源头”这句话。
(2)赏析文中“这真是饕餮之徒眼中的珍馐”这个句子。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山屋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
综合全文,作者为什么要隐居山屋?通过山居生活作者得到怎样的生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古代戏曲的生命力到底在哪儿?
宁宗一
古代戏曲的生命力到底在哪儿?
首先是营养心灵。心灵就像纯数学的“空筐”结构。心灵的筐子的“空”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的万物,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古代戏曲的永恒魅力正是心灵空筐所需求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营养,由于由血肉之躯的直接面对与交流,心灵的营养使戏曲艺术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具有直观性,于是在捍卫人性真善美与荡涤人性假丑恶的对照中,它使心灵充实,使人性中的尊严得到张扬。
其次是大智慧的赋予。戏曲艺术如同各个艺术门类一样,伟大的作品,都是智慧者写出智慧,给人以智慧,特别是审美智慧,所谓.“慧光所及,智珠朗照”。基于此乃有对于艺术人生的精辟见解和艺术大手笔的出现,而在一代一代的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影响,使其思维感情进入新的境界,即逐步把握其象征意蕴。因为大智慧永远与生命的炽热和燃烧后的艺术之美结缘。
再有是原创性。从艺术层面加以观照,古代戏曲中的伟大作品都是原创性的。从关汉卿的悲剧、喜剧、历史剧,王实甫的长编巨制,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因为这些伟构是独创的,更是前无古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一旦横空出世便不可重复,并走上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内它可以容纳一切,又排斥一切。它们的作者大多是艺术天才,而他们的天才恰恰造成了无数的蠢材。惟其如此,它们才有不朽的价值,对以后的戏剧创作才有了永恒范本的意义。
另外,就是它们成为我们探寻古代作家心灵史最丰富的资源。从戏曲文本到舞台搬演,你可以看到它们的作者在思考什么,有什么突破性的人生发现与人性认识。在作品中你会发现作家在纸上、在舞台上走到了个人创造的极致,倾力完成着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但,只有他们在完成他们的全部作品时,他的人生与艺术的得与失才得以显现。成就与失败,突破与局限,品格与过错,勇气与无奈,金子与垃圾,全部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对于今人来说,一位古代戏曲艺术家的每一行字都不是没用的,都是他们心灵的见证。前提是,只要这位作家用真实的心灵去写作,心灵必然是他创作真实的、一贯的、隐性的主题和主人公。
(选自《文史知识》)下列对“古代戏曲的生命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戏曲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其永恒的价值可以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心灵营养。 |
B.古代戏曲的现代价值在于其在演出的过程中,能够使人直观的粪便假恶丑和真善美。 |
C.古代戏曲包含的有关人性的尊严,会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得到弘扬,充实现代人的心灵。 |
D.古代戏曲都由伟大的戏曲作家创作,他们所具有的超出常人的智慧,也会启迪现代人。 |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作品,是创作者伟大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要靠舞台演出向世人播撒智慧。 |
B.世世代代的人通过欣赏古代戏曲,可以获得对于艺术人生的精辟见解,产生艺术创作的大手笔。 |
C.古代杰出戏曲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智慧,将永远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
D.凡古代戏曲作品无不具有原创性,关汉卿的、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的系列作都品莫不如此。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戏曲的永恒魅力来自于其在演出过程中,能够使人实现跨时空的交流。 |
B.元明清时代的一些天才艺术家的伟大作品,在赋予人类智慧的同时,也对后人的艺术创造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
C.古代伟大戏曲作品的不朽艺术价值,往往是通过与大量平庸之作相比较而显现的。 |
D.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戏曲作品,可以洞见古代艺术家的创作心灵,吸取他们在创作上的经验和教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
高洪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字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现在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其他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
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概念。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所以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
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
B.“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 |
C.“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 |
D.“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 |
在。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观点,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 |
B.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有了人类这一观察者的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
C.“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 |
D.有的 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二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 |
B.“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 |
C.“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 |
D.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更令人莫衷一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精神分裂症之谜
张田勘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就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状况。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类型,如紧张型、偏执型、抑郁型等,而每一种都会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并且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遗传的原因是专业人员比较认可的。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1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4570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患病率高达6.2倍。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重要内因之一。加拿大研究人员对一个家族的3代8个人患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第5、11、22和X性染色体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北京安定医院研究人员对510例精神分裂症与240例正常人的对照研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中的重复分布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明显不同,患者组两次重复的基因型显著少于正常人。这提示D4受体两次重复是一种让人免患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大脑脑室的扩大和大脑体积的减少有关,而大脑的颞页受到损伤是患病的重要原因。在单合子(单卵)双胞胎中,患精神病的双胞胎与未患病的双胞胎比较,患病者的大脑中都呈现有较大的脑室和较小的颞叶。而且即使不是双胞胎,患病者的大脑总是比未患病的同胞姊妹的脑室大。更有意味的是,即使未患病者(患病者的同胞兄弟姊妹)其脑室也比健康者的脑室要大。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也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具体到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发病诱因所起的作用比例是不一样的。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生物医学因素可能占70%左右,而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则占30%左右。相反,比较轻的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则是生物学因素占30%左右,而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占三分之二左右。
外界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也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看成是应激源,而不良事件(不良应激源)对心理的刺激最大,因此常常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多次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便会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者就是精神分裂。
预防患精神分裂症,最基本的做法是要学会自我调适,只有善于自我调适或接受调适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精神健康或较少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节选自《奥秘》)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因素的一项是()
A.患者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 |
B.患者的第5、11、22和X性染色体与常人不同。 |
C.患者的多巴胺D4受体两次重复分布高于正常人。 |
D.患者的大脑脑室较常人为大而颞叶较常人为小。 |
下列对有关原文意思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
B.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98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6.2倍。 |
C.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频繁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才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
D.在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中生物医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大,比较轻的精神疾病则社会、环境因素起的作用大。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事件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应激源,而一些喜事乐事带给人的是喜悦幸福,则不能算作应激源。 |
B.精神分裂症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减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要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努力。 |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步,我们将逐步揭开精神分裂症的面纱,最后一定能够达到彻底消灭精神分裂症。 |
D.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罪魁祸首,一个人如果家族中没有致病基因,就可以远离该病的困扰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心理与应激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使人们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出现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如果人们对刺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说到应激性疾病,就得说到什么是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而应激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又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就可能转为病理改变,发生应激性疾病。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脱发症、神经性呕吐、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当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社会环境时,要避免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就应该不断降低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心理补充“营养素”。专家认为,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童年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否得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育。各年龄阶段积极的情感会使人在事业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当然,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营养素”。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我安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而适度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除此以外,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坚强的信念与理想等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下列不属于应激性疾病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A.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精神状态中。 |
B.机体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 |
C.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机体内环境长期失衡。 |
D.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紧张得不到缓解。 |
下列对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评估学说”,可以转换视角认识事物,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
B.培养积极情感能使人增添信心和动力,保持心理健康。 |
C.适度宣泄可以消除心理矛盾,达到心理平衡。 |
D.树立坚强的信念,拥有崇高的理想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矛盾。 |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应激性反应是机体通过大脑、下丘脑、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保护性反应。 |
B.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产生心血管疾病。 |
C.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诸如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等免疫性疾病。 |
D.有些人心理发育不健康,追溯其原因往往与童年时期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有关。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韩国民族文化
周国平
韩国民族文化缤纷优美,摇曳多姿。它与中国古代唐朝及之前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渊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根系上与中国的儒道佛文化一脉相承。这种传承与积淀是不可否认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种被命名为“唐乐”中国化的韩国音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丰富多彩而又流露出个性化的气质。
民间社会的世俗生活不仅在礼仪、节日的安排上体现一致性,而且民间化的儒家文化传统在两国都是如影随形。从韩国最常见的传统图案龙、凤和太极图便可见一斑。龙、凤同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频繁出现的彩绘符号,也同是令人景仰的高贵的文化图腾。从中国古代易经学说八卦图源生而出的太极图,是韩国国旗的基本图案。它是朝鲜王朝后期制定的国旗,太极图均分为二,十分对称。上面红色部分代表阳,下面蓝色部分代表阴,阴阳是古代宇宙的象征,是相互对立而又臻于完美、和谐与平衡,也是两种伟大宇宙力量的象征: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等。
同为东亚地理版图一员的韩国,处在儒家文化圈中。辐射而生的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儒家工商资本主义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亲情关系、地缘关系等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企业管理,大到选举活动、政府体制。
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这样,韩国民族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又有西方文化神本思想的融合;既与华夏炎黄民族文化有着系出同缘的类似,而又有着高丽民族自成一家的韩风韩韵。
一衣带水,明月相随梦魂归。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丽大藏经》,到世代相传的“玄鹤琴”;从高丽王朝期间取代了“乡歌”的“长歌”,到简单、凝重、优美的响亮瓷器;从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的韩国书法,到新罗时代用音乐伴奏的由舞蹈动作演绎成的叫“处容”的戏剧。从上短下长的传统韩服,到韩国建筑彩绘的“丹青”;从味道香辣的韩国泡菜,到独具特色的高丽参;从正月十五吃核桃,到立春吃春天的野菜;从夸张怪诞的韩国面具和纵情歌舞的面具舞剧,到韩国知名的佛教寺庙浮石寺、海印寺、华严寺;从精美悠久的风景名胜石窟庵,到绿意盎然的雪岳山;从音调柔和、富有韵味的韩语,到结构组合科学而且简单易学的韩文。浸透着韩国民族文化的丝丝点点,无不令人心动。
一花一国度,一景一世界。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韩国国歌《爱国歌》中的歌词正是一个民族弘毅进取的精神写照。而无穷花坚韧的性情也告诉我们:韩国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的分离,也是如同我们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苦痛与等待。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11日,略有删改)下列关于韩国民族文化渊源及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民族文化源出东方文化根系,并深受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 |
B.唐代文明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很大,之后华夏文化与韩国文化逐渐脱钩。 |
C.在韩国民族文化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子。 |
D.融合东西文化精华的韩国民族文化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文书写形式与汉字完全相同,但又有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 |
B.龙、凤图案在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同是高贵的文化图腾。 |
C.韩国民族文化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长歌”“处容”“丹青”等都是代表。 |
D.韩服、泡菜等日常生活物品也体现出了鲜明的韩国民族文化特色。。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浸润与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B.“唐乐”是一种经韩国人之手进行个性化改造了的,但仍具有大唐遗风的传统音乐形式。 |
C.《高丽大藏经》和浮石寺在韩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 |
D.韩国国花无穷花,不仅美丽,更体现了韩国民族坚贞弘毅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