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发表最能表明
A.中共彻底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活动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D.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 |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
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 B.黄老之学被推崇 |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D.程朱理学的盛行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礼法并施 | D.主张依法治国 |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以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