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的材料
|
美国 |
苏联 |
日本 |
欧洲(德法英意) |
中国 |
1970年 |
1 038 300(1) |
433 412(2) |
202 968(4) |
619 999 |
91 506(8) |
1979年 |
2 562 200(1) |
901 616(3) |
1 007 173(2) |
2 264 188 |
263 190(8) |
*各国 (地区)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 |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苏联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中国GDP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文革”的影响
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
B.《基督教的本质》![]() |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
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甘地这种特殊的力量,实际上就是
A.道德的力量 | B.政治的力量 | C.外交的力量 | D.军事的力量 |
有人这样描写甘地: “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成为“圣雄”的事件指
A.创建“凤凰新村”训练基地 | B.安抚各个教派的暴力冲突 |
C.领导经济自主运动 | D.领导1930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 “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人印度本土教育 |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近代化 |
C.大力推进印度西化 | D.促进西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