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 B.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事件最早可能是()
| A.1931年 | B.1936年 |
| C.1938年 | D.1939年 |
图五是最近发现的“八路军办事处”胸章。请你判断:这一胸章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
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插播了当天在湖北襄河某中国将士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该将士是
| A.蒋光鼐 | B.蔡廷锴 |
| C.杨虎城 | D.张自忠 |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与巴金先生的这点“感想”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华北事变 | B.九一八事变 |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