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
|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
|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
|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49—1956年 | B.1956—1966年 | C.1966—1976年 | D.1978—1988年 |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
|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
|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
|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
下图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我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全境 |
|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 |
|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
| D.在缅英军都依靠中国远征军 |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 A.③①②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③②④ | D.③④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