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从北向南自河套下来,到了陕西潼关附近调头东去,形成河东金三角地区。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传说尧、舜、禹相继在河东建都。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千米,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千米,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千米。
材料二 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夏季河东盐池所在地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南风猛烈,光照资源非常丰富,最高气温可达42.6℃,年降水量约为520mm,蒸发量却高达2300mm。
材料三 窑洞是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民居,主要是在黄土断面开挖,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窑洞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
(1)根据材料试分析在安邑、蒲坂、平阳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试分析河东盐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蚩尤村窑洞坐南朝北的原因。
环境保护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利用材料归纳科尔沁沙地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说明科尔沁草原演变成沙地的自然原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每年春季,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试分析其原因。
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
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3)因为“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去泾渭会合处观看的人不少,说明“泾渭分明”反应的地理现象及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浓川全长367公里,是日本最长河流。每年11月~次年2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50%,多为降雪所致。其次是6~7月的大雨季节。利根川主流全长约322公里,流域面积达16,840平方公里,是日本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1)利用资料说明,与B地相比,A地冬季降水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2)对比分析信浓川和利根川洪涝灾害的不同点及产生的气象原因。
(3)与信浓川比较,利根川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有何差异?从河流补给分析,提高利根川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