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某电子商务公司只用了6年时间, 就以每年300%的速度超越行业的所有对手。该公司在不断壮大成长的道路上有如下一些成功的秘诀: 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与众多供应商签 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诚信联盟,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地 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现在,公司获得总额达1.5亿美元的融资,已收购某国外服饰网上购物商城, 获得了更优质且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成功的秘诀。
2010年9月21日,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已制定未来三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八项计划,将投资20亿元对八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八项计划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资政服务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数字人文建设计划。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2)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学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我国的物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小王认为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就必须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减少社会总需求;小刘认为价格下降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吴认为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作用,既能促进经济的较快发展,又能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2)运用政府有关知识,谈谈为何既要稳定物价又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雨季的到来,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造成内涝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再次,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材料二在解决内涝方面,不少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丰水期,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德国推广的“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1)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材料二中,日本和德国治理内涝的经验为我国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了哪些辩证法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二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概念席卷全球,但是,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2)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低碳经济认识的误区的理解
材料一: 物价的稳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息息相关。2011年3月,某市政府对大白菜、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对此,有人认为政府的“限价令”一出台,菜价应声而落,这才是地方政府的应有作为。也有人认为,“限价令”保卫了市民却伤了农民。这时候谁替菜农着想?看看价格日益飞涨的化肥,看看打着滚往上翻的种菜成本,菜价能不涨吗?
(1)你是否赞同政府出台“蔬菜限价令”?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2011年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有11519人次参与人民网就此推出的调查。 34.4%的网友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31.4%的网友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27.7
%的网友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此外,还有6.6%的网友选择了“社会参与,价值实现”这一选项。
(2)根据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