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已制定未来三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八项计划,将投资20亿元对八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八项计划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资政服务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数字人文建设计划。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2)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学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2010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同时,通过专设邮箱、教育部门户网站设专区、组织网民座谈会、广泛发动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采取开放式办法,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反复论证,数十次易稿,形成了纲要初稿。为了进一步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决定邀请各方面代表到中南海座谈。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
《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蕴涵了哪些哲理?
2010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举行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自身实践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这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行动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据悉,2010年全球热播的美国大片《阿凡达》一个月的票房收入是21亿美金,这相当于中国宝钢集团2009年全年的利润总额,相当于中国出口58.2亿件衬衫的利润。2009年,英国、韩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而我国只有2.5%.
材料二: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苏省扬州中学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落下帷幕,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音乐节、英语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2)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正当一些人借口市场经济不相信“无私奉献”时,鞍钢集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却用自己朴实而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需要任何理由”。15年来,郭明义克服各种困难,每天坚持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赋于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
(1)材料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