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 志,无有居心。”这段话主张
A.民贵君轻 | B.重农抑商 | C.农商并重 | D.寓兵于农 |
1979年5月1日,《厦门日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复刊,复刊号的头版头条标题为“工人阶级要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这里的“重点转移”指的是()
A.反对“台独”势力的进攻 | B.大搞阶级斗争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抗击全球性经济危机 |
下图是1949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学史实,判断下列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汉高祖认为秦灭亡于暴政 | B.汉代封建王侯是主体制度 |
C.汉代诸侯国规模远逊于周 | D.汉代制度对秦制有所承袭 |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实行皇帝制 | B.实行三公九卿制 |
C.实行郡县制 | D.厉行文化专制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