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
开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 | 大跃进时期 | B. | 农业合作化时期 |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D. | 改革开放时期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 |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 B. |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
C. |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 D. |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抗日战争的影响 | B. | 抗日根据地扩大 |
C. | 国际援助的增多 | D. | 民营工业的发展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 | 戊戌维新时期 | B. | 辛亥革命时期 |
C. | 五四运动时期 | D. | 国民革命时期 |
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 | 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
B. | 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
C. | 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
D. | 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