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自学“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时间 |
产业女工人数 |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
行业 |
1920年 |
16.7万 |
40.5% |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
1930年 |
37.4万 |
31.7% |
|
1933年 |
24.3万 |
48.7% |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
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即刻起碇,勿迟误。”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A.备战迎敌 | B.妥协求和 |
C.退让保船 | D.消极避战 |
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