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致知”的偏失,他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良知良能”,主张人应该从“致知”升华为“致良知”,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

A.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强调博爱与平等
C.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D.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侵华权益的焦点是

A.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权
B.对中国路扩的控制权
C.对京滓地区的控制权
D.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

19世纪末,英国表示: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俄国表示: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英俄的承诺表明

A.英俄结成了反对日本的同盟 B.英俄在争夺中国问题上达到暂时的妥协
C.英俄共同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扩张 D.英俄都尊重中国的主权

中法战争时,李鸿章主张“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甲午中日战争时,他又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这反映出李鸿章对外战争的基本态度是

A.避战 B.投降 C.求和 D.必胜

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是

A.清政府设总理衙门
B.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C.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
D.镇压中国革命

19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目的是

A.输出鸦片,掠夺白银 B.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
C.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 D.到电国投资设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