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 |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
C.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巩固统治的需要 |
C.儒家思想的影响 | D.农耕经济的发展 |
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 B.农商并重 |
C.政府调控物价 | D.自由放任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