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这不禁让人想起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辩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A.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 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
C.一战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赞赏 | D.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 |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统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 B.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
C.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政治制度变革 |
B.保留国王但是实现了民主 |
C.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 |
D.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 |
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
A.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 |
B.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 |
C.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 |
D.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观念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