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C.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A.学风淡化 |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
C.价值观扭曲 | D.科学发展滞后 |
著名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55年我国高校招生9万,1956年招生18.5万,1958年招生26.6万,1960年招生32.3万。1960年代初,又开始精简教工和学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大跃进运动影响 |
B.反右派运动影响 |
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大跃进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提出 |
中央特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所在地上海建立的情报和政治保卫机关,主要任务是防止中央高层人物被国民政府逮捕或暗杀。这一机关的成立()
A.旨在保卫农村革命根据地安全 |
B.回击了国民党右派的屠杀政策 |
C.保证了党中央正确路线的贯彻 |
D.促使了城市大革命暴动的到来 |
《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备战日寇 | D.“围剿”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