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下列说法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表述不正确的有
A.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
B.它确立于秦朝,汉至元不断发展,明清强化。 |
C.其核心是皇权至上,它贯穿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基本矛盾 |
D.明清时期治理国家积极作用明显大于消极作用,它使中国更加富强 |
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
C.任人唯才的要求 | D.兄终弟及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