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隆赐罪亚齐、黄讦:攻击。
B.道省母枉:曲绕。
C.梁武、元顺佛教溺:沉溺。
D.帝意之轻:轻佻,轻浮。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
①母丧,去 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⑤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译文: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官塘外求得水道相,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帑,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
[注] 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连接
B.过高帑糜:消耗
C.使汶水南而北增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度情形相:治理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
①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②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③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④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⑤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⑥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B.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C.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D.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子弟者,亦必名德之士,使与之处,熏陶成性。况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皆为名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学好古,安贫守节:气节
B.亦必名德之士延:延续
C.上不殿,太后不当独坐御:驾临
D.渊源所,皆为名士渐:熏染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程颐“言必忠信,动遵礼法”的一组是()
①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②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③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
④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⑤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⑥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B.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C.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D.愿选名儒入侍劝讲/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而妄,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伯夷、盗跖不乱:叛乱
B.而苦乎以一二负:担负
C.数以德祸追:补救
D.释仪的而妄发:放箭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君主“善用人”的一项是( )
①循天顺人而明赏罚②使人不同功,故莫争③不轻爵禄,不易富贵④轻虑重事,厚诛薄罪⑤有赏罚,而无喜怒⑥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B.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C.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D.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 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王均(?—1000)北宋川峡士兵起义领袖。③经略:筹划治理大略、要略;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④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有下,公常不行厝:放置
B.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绳:纠正
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集合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激烈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
①公劾其状以闻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③后二年,果叛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拭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停止。
C.令属州县数千人食具:准备。
D.疾,草遗奏言革:痊愈。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震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拭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