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②王文成: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死后谥号文成。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闻姬传已举于而来乡:乡试
B.余甚之畏:畏惧
C.谓之天漫:欺骗
D.遂之以为臣传赠书: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世父则南青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B.父携至京师吾还也
C.归姬传相见孰君少长
D.诸贵人皆大惭于是项王悲歌慷慨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A.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B.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C.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D.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写于姚鼐离京准备南归之际,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姚鼐的诗文才华,并借用孟子的话表达对姚鼐的厚望。
B.作者忆及与姚鼐伯父交往的情景,既有时光流逝、情谊尚在的感喟,又在与姚鼐的对比中,透露出自己老而无成的慨叹。
C.文章举王守仁为例,说明第一流人才不应当只想做大官,或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建立功业,而应努力成为有道德的圣贤。
D.文章以勉励姚鼐志当存高远为中心,用议论开篇,中间夹叙夹议,尾段点明写作缘起,全篇文辞简约,感情真挚恳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2)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
(3)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失其所与,不知
B.夜缒而出,见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才美不外见秦伯说,与郑人盟
D.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解释加点字的用法。
(1)缒而出()(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3)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4)济而夕设版焉()
(5)邻之,君之薄也 ( )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文言文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失其所与,不知
B.夜缒而出,见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才美不外见秦伯说,与郑人盟
D.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解释加点字的用法。
(1)缒而出()(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3)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4)济而夕设版焉()
(5)邻之,君之薄也 ( )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句子断句。(限划8处)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孔子世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之。让: 谦让
B.奢不能难:困难。
C.妾请无随坐:坐下。
D.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与,降矣!若属皆为所掳
B.王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C.王所赐金帛,归藏家良曰:“长臣”
D.尝与父奢言兵事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和课文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