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或8月
B.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大陆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

甲站的月平均流量显著大于乙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干季较不明显 B.河流流量变化较小
C.观测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D.上游修建水库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甲和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图甲所示季节里()

A.黄河宁夏段凌汛多发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地面温度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下垫面性质
C.地形起伏、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读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图中10℃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
①纬度的差异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③地形和地势的影响④受到洋流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某船只2008年2月28日15点30分从M地自东向西穿过180°经线,5分钟后时间可能是( )

A.2月28日15点35分 B.2月29日15点35分
C.2月27日15点35分 D.3月1日15点35分

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2012年10月下旬上午9时,某同学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公园游玩,下图中图甲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图乙为该同学在此路口处的留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推测该同学去图甲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图乙中的( )

A.A路线 B.B路线
C.C路线 D.D路线

依据材料,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华北地区刚收完冬小麦
B.此时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与4月下旬基本相同
C.长江三峡库区的水位处于一年中较高的时期
D.澳大利亚刚种完冬小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