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应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
B.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
C.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下径流量 |
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
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 B.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
C.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新建的企业有( )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工业④机械工业
A.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 | D.②③④ |
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B.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
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
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上海工业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
A.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 B.接近广大的消费市场 |
C.廉价而便捷的水运条件 | D.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 |
调整后的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日益集中到西部,是为了( )
A.便于产品出口 |
B.东部地区已达饱和 |
C.更充分地利用莱茵河运钢材 |
D.就近获得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
鲁尔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 B.19世纪中叶 |
C.二战之后 | D.20世纪9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