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 晴朗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 多云

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锋面系统与天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湖泊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示意某湖泊各月水量盈余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湖泊的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12月 B.3月
C.6月 D.9月

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地区 B.地中海地区
C.东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春季较多 B.夏季较多
C.秋季较多 D.冬季较多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夏季风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显著低于其毗邻的沙漠、戈壁,水分的蒸发量也明显较小,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绿洲与周边沙漠、戈壁的这种气候差异,被称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冷岛效应”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绿洲与沙漠、戈壁之间

A.大气环流的差异 B.热力性质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距海远近的差异

“冷岛效应”有助于绿洲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综合性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左图为某丹霞地貌景观,该地貌是由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红色砂砾岩层,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堡垒状山峰;右图是三大类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该山体堡垒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