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图1表示人体组织细胞的相关生理活动,图2是关于溶酶体b(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甲、乙两种细胞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            ,细胞中有双层膜的非细胞器结构是         ;与甲乙细胞相比,蓝藻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2)在图1甲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图2中的蛋白质类水解酶,从合成开始到进入g,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3)甲细胞的分泌物经体液传送到靶细胞(乙)时,乙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乙细胞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则甲→①→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                     的功能。   
(4)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                 特点。
(5)           膜、核膜和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我们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逆子疗肾衰性贪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O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订、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胸生成素( rhEPO ),其简要生产流程如右图。
请回答:

(1)图中①所指的是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③所指的物质是
(3)培养重组 CHO 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其更换
(4)检测 rhEPO 的体个活性需要抗 rhEPO 的单克隆抗体。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可由 rhEPO 免疫过的小鼠 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而成。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 HH 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 pH 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 pH 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 12h ,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 pH 分别调到,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 pH10.0 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 pH6.0 ~9.0.但海水在该 pH 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 p 、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少)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注解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寄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以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图如题31图1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要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
.(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是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 T 细胞、 B 细胞外,还有.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 A 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青工成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 20mL ,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理生物群落的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