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淮北军事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B.时州兵并放休息,众一旅裁:通“才”,仅仅
C.吴人大皖城佃:耕作,引申“屯田”
D.论者其谦而识体美:赞美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浑沈邪有器量
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③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
译文:                                               
(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有删节)
【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②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③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④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⑤艮(ɡèn)岳: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白之老,不识干戈识:了解,知道
B.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易:交易,买卖
C.目之曰《梦华录》目:用眼睛看
D.然以京师之浩穰穰:众多,兴盛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括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D.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2)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3)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宗韦庶人,京兆万年人也。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嗣圣元年,立为皇后。其年,中宗见废,后随从房州。时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自杀。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所生懿德太子与永秦、永寿、长宁、安乐四公主,安乐最幼,生于房州,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
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尊号为应天皇帝,后为顺天皇后。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又欲宠树安乐公主,乃制公主开府,置官属。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又广营第宅,侈靡过甚。长宁及诸公主迭相仿效,天下成嗟怨之。
神龙三年冬,帝将亲祠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云:“皇后亦合助祭。”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钦明又欲请安乐公主为终献,迫于时议而止。
神龙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以观烧灯。又放宫女数千,夜游纵观,因与外人阴通,逃逸不还。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后与从兄韦温定策,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召诸府兵五万人屯京城,分为左右营。然后发丧。少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时京城恐惧.相传将有革命之事,人情不安。临淄王率万骑自玄武门,至左羽林军,斩将军及中郎将于寝帐。遂斩关而入,至太极殿。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与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遣万骑诛其党与韦温、温从子捷,及韦氏宗族,无少长皆斩之。枭后及安乐公主首于东市。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
(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常:固定不变的
B.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异:以……为异
C.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微:秘密地
D.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敕:发诏书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韦后专擅朝政的一组是
①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②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
③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④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
⑤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⑥后与从兄节温定策,立温于重茂为皇太子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宗被废、发配到房州期间,中宗很害怕,一听说有朝廷使者到来,就想自杀,经过韦后劝说安抚,才勉强活下去。
B.中宗非常宠爱安乐公主,专门为她设立了公主府,并安置专员。安乐公主恃宠而骄,大修府邸,奢靡无度。
C.神龙四年正月十五,中宗与韦后到集市去赏灯。有几千宫女被放出宫,纵情赏玩后,这些宫女竟然同宫外人暗中勾结,私自逃跑。
D.中宗死后,临淄王发动兵变,率领部队闯入宫中,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韦后和安乐公主还分别被追贬为庶人和悖逆庶人。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
译文:
(2)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
译文:
(3)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与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
译文: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选自《金圣叹先生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质: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诚: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矫:假托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就能维护国土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译: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届福建泉州高三毕业质检)
游君山记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④。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泠,不成寐。
晨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节选自《珂雪斋集》)
【注】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日甫出甫:才 B.极有野趣极:非常
C.穷雕镂之巧穷:穷尽 D.趣别山灵趣:趣味

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
(2)昔米老⑤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