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图示,回答问题。
下面为我国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图:
材料中反映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意义有哪些?(10分)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30多年来,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经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考验和挑战。结构性体制性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已经成为制约广东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适应新形势,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省承担着行政审批改革先行先试的重任,应该率先积极稳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材料二 实现民族复兴梦,建设美丽广东,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省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1)结合材料一,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 分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材料三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2014年两会上,雾霾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谢朝华认为,抗击雾霾是一场持久战,首先要保障健康呼吸。政府应以“雾霾补贴”的形式,优先为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护肺”支持。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也谈到,治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希望政府、企业、社会成员,大家一起努力,持续不懈地奋斗,来打这场攻坚战。所以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欣喜地看到,国家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材料二:建设“洁净”中国,政府、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同呼吸、共责任,这个责任政府方面首当其冲,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此外,环境问题,全社会各个成员也都责无旁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当前应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还应完善多元化的环境监督体制。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响应中央号召、抗击雾霾?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相关知识,谈谈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
材料一:截至去年底,在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账号总数突破6万个,同比增长高达231%。走向利益多元和观点多样的中国,如何寻求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从中汲取正能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政务微博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也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遏制腐败。 另一方面 ,网络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为清晰、理性、全景式地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地工作,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施政能力。
材料二:去年某省公布了某市“90后女副局长”违规任用事件调查情况,负有责任的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神女事件”产生的根源:一是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不够透明,决策者受到的监督约束不够充分;二是某些决策者无视党纪国法、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只有政务公开,把干部选任置于监督之下,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相关制度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才能形成任人唯贤的良好用人环境。
(1)“政务微博”过程中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意义?
(2)结合材料一,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网络民意表达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避免类似“神女事件”的发生。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材料二: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指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文化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2)根据材料二,请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