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财政将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一共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2010年实施了许多民生工程,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拉动了城乡居民的系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阅读成为时尚,阅读越来越快餐化、消遣化,超9成的电子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版图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
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人们的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总体不高。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有:部分图书定价不合理,出版市场功利化,缺乏文艺精品;公共阅读资源稀缺,基层阅读渠道发挥作用有限;社会阅读风气趋于浮躁。
为促进书香社会建设,我国已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1)有人认为“电子阅读具有携带方便、易于传播、信息量大、低碳等优势,应该取代传统阅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推进“全民阅读”。
(3)针对石家庄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请你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列举出两种研究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材料一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材料二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园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依据。
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年来,N市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各种文化场馆和实施越来越齐全.实现了城市“文化自信”与市民“文化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市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意义。
材料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改革开放的现实,认真研究文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2)请结合材料,说明《意见》中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颁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弈者,谋势。“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孕育,既需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思考沉淀,也需要将镜头拉近到当下审时度势。新颁布的“一带一路”文件首次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线——从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线,加入到官方版图。其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比“陆上丝绸之路”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由于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以及东非大陆的航线纷纷开通和延伸,“海上丝绸之路”随之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一带一路”担负起了“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材料二:“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文化交融之路、也是政治合作之路。“互利共赢、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一带一路”的推进,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理论依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小微企业被界定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小微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小微企业的成长,我国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税总局采取新举措,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国家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收益。同时,小微企业要积极寻找应对生存困难的办法和措施。抓住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材料二: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我国的小微企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
(2)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劳动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客”、顺利实现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