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
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
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社会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④经济危机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恶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B.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
C.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 D.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