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原则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他指的是(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的都城设置()
A.更加注重地理位置的险要 |
B.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
C.特别重视交通区位优势 |
D.不再定都于黄河流域 |
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知识即美德”。这种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了人类 |
B.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反思 |
C.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
D.古希腊雅典城邦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民主政治 | B.强调依法治国 |
C.对理性的尊崇 | D.忽视集体利益 |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
1882年,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奏请:“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会导致()
A.汉族地主官僚政治地位提高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
C.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D.有效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