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 |
![]() |
![]() |
![]() |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K2SO4,NaNO3,NH4Cl | B.BaCl2,Na2SO4,NaOH |
C.CaCl2,Na2CO3,AgNO3 | D.FeCl3,CuSO4,NaCl |
(届上海市闵行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
B.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
C.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
D.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
(届上海市长宁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水64g |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即25:9) |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
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
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X、Y、Z,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物质为尿素 |
B.Y物质为碳酸氢铵 |
C.常温下如要鉴别Y、Z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
D.如果实验Ⅱ中Y、Z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