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 溶液 |
向盛有5.0g 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 |
B |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向 溶液和 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铝丝 |
C |
检验氢气的纯度 |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D |
鉴别 、 和 三种白色固体 |
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加适量水,搅拌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明确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之一。某溶液含有 、 、 、 、 、 、 等离子中的若干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最多能有4种离子 |
B. |
若溶液pH>7,则阳离子只能有 |
C. |
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没有 |
D. |
若溶液中同时含有 和 ,则一定没有 |
为验证 、 、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提供 、 、 、稀硫酸、 溶液、 溶液、 溶液等七种试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
B. |
据现有试剂最多可以设计两种实验方案 |
C. |
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 |
D. |
只提供 、 、稀硫酸、 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
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
B. |
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
C. |
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 升温至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
D. |
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 a的饱和溶液 |
下列对化学学科认知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化学发展史 |
B |
化学反应类型 |
①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②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③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和应用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
①化合反应的特征为“多变一” ②复分解反应一定无元素化合价变化 ③ 是置换反应 |
||
C |
物质合成与应用 |
D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①青铜( )是合成材料 ②中和反应原理可用于改良酸(碱)性土壤 ③合成橡胶制作轮胎时加入炭黑以增强其耐磨性 |
① 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 ②金镶玉过程物理变化 ③ 为无色易燃气体﹣﹣﹣物理性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①硫酸铁——
②磷元素——
③2个氖分子——
④3个钙离子——
⑤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⑥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A. |
①⑤⑥ |
B. |
②④⑤ |
C. |
①④⑥ |
D. |
②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