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不正确的是
A.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
B.原混合酸中H2SO4物质的量为0.4 mol |
C.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
D.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B.化学反应不能将一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离子 |
C.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都是109°28 |
D.羊油和重油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加以区分 |
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②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③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④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只有③ | B.只有①③ | C.只有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 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A |
B.12.5mL 16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
C.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等于0.1NA |
D.0.5mol雄黄(As4S4,已知As和N同主族,结构如右图)含有NA个S—S键![]()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键在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 |
B.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 |
C.阴极射线、a粒子散射实验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
D.铁在NaOH 和 NaNO2混合溶液中发蓝、发黑,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防止钢铁腐蚀。 |
将x mol Al2O3和y mol CuO混合后,全部溶于V L过量的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渐加入0.5 mol/L的NaOH溶液,当加入a L时,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a/4v mol/L | B.3y+x/v mol/L | C.a/3v mol/L | D.无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