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判断 |
A |
铝制饮具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 |
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
I对,II对,无 |
B |
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强 |
I对,II对,无 |
C |
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 |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
I对,II对,无 |
D |
铁或铝制成的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
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 |
I对,II对,有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O2(g) SO3(g)△H =" ―98.32" 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196.64kJ | B.196.64kJ/mol |
C.<196.64kJ | D.>196.64kJ |
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
C.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
反应A(g)+3B(g) 2C(g)在2L密闭容器中反应,半分钟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有关反应速率中正确的是
A.v(A)="0.005" mol·L-1·s-1 B.v(C)="0.02" mol·L-1·s-1
C.v(B)= v(A)/3D..v(A)="0.01" mol·L-1·s-1
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O22SO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 B.增大压强 | C.压缩使容器体积变小 | D.增大反应物浓度 |
下列有关电解精炼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粗铜做阴极 |
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存在锌、铁等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 |
C.阳极泥中含有金、银等贵重金属 |
D.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硫酸铜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