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为了战胜困难、走出困境,政协企业各显神通。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少企业不气馁、不等待,积极调整战略,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转身”。原主打欧美传统市场的,现在积极开拓新型市场,生机重现;原主攻方向是城市的,现在转向服务“三农”,走出困境;原只盯住大客户的,现在适应市场要求做出了“小锅菜”,重振雄风。
材料二 战胜困境关键是要有迎难而上、勇克时艰的坚定信念和意志。一位知名企业家说,我信奉这样的信条:“人定胜天——‘定’是镇定的定”。当然,镇定之中还需要转换思维、开动脑筋、积极应对、勇于开拓,这样才能找准“危”“机”转化的“支点”,在寒流中见到“春色”。
材料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长期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地遵循特定的价值取向,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企业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提高员工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自觉性,并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
(2)针对材料二,有人认为,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和意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逆境中的企业为什么更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材料一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的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材料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2010年国庆节,世博园内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晨,56个民族、56名志愿者,作为一个特别的方队参与在园区举行的国庆升旗仪式,为祖国祝福,为世博喝彩。之后,他们来到世博轴的平台上为游客提供参观问询服务,56名代表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佩戴统一的标识,服务热情、专业,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值此新中国成立61周年之际,56个民族代表同心同力,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生日送上了最真挚的礼物。
材料二: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李桂林、陆建芬19年撑起悬崖小学。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材料三:《感动中国》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中所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青年人肩负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请你就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面对灾难,“舟曲挺住”的声音时常听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挺起不屈的脊梁”,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挺起不屈的脊梁”,我们怎样“挺起不屈的脊梁”。
材料一中央调控物价的几个措施(节选)
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认真落实支持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搞好产运销衔接。
二、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要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1)中央中央调控物价的几个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中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的政治学依据。
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举行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同意为应对湄公河流域安全出现的新形势,正式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此次区域合作,将建立一支水上安全部队,在澜沧江(湄公河)复杂航道和水域与老挝、缅甸、泰国一起巡逻护航。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此次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