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情随境迁,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②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③人生经历等主体因素会影响听雨时的心情  
④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老的政治智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浙江某市领导班子常用“无为而治”来概括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该市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该市这一思路的经济学依据是

A.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B.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D.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经济学家李嘉图说,如果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酿酒则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葡萄牙生产同量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同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因此对葡萄牙来说,输出酒交换毛呢是有利的。他的观点强调

A.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B.任何贸易都是互利的
C.通过国际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D.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并全面放弃保护关税政策,是的结果

A.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B.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
C.维护英国贵族地主阶级利益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的斗争

“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的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A.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C.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D.个人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资源配置自然地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地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