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核能
水电
中国
19.3
3.7
69.4
0.8
6.5
美国
38.5
26.1
24.6
8.4
2.5
英国 
37.2
39.9
16.7
5.6
0.5
日本
43.7
16.6
25.4
11.2
3.1
世界平均
38.4
24.1
29.2
5.5
6.4

注:①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2013年从海外进口原油2.4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4.5%。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威。
材料一: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借贷等经济活动;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这些活动和纠纷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必须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6月1日、2008年8月1日,被誉为经济领域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理由。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等。
结合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地下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汽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