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天赋人权说 | B.人民主权说 | C.三权分立说 | D.社会契约论 |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批判君主专制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提出“工商皆本” |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
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 |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
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C.经济重心的转移 |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